当前位置:首页 > linux教程 > 列表

linux中MongoDB数据库详细配置说明

发布:smiling 来源: PHP粉丝网  添加日期:2014-10-11 08:41:22 浏览: 评论:0 

下面看一站长分享一篇非常不错的MongoDB数据库详细配置说明,这篇文章是非常的详细的希望对各位朋友会带来帮助。

启动MongoDB有2种方式,一是直接指定配置参数,二是指定配置文件。这里先介绍配置文件,启动方式如下:

mongod --config /etc/mongodb.conf

配置如下:

verbose:日志信息冗余。默认false。提高内部报告标准输出或记录到logpath配置的日志文件中。要启用verbose或启用verbosity 用vvvv参数,如:

verbose = true

vvvv = true

ps:启动verbose冗长信息,它的级别有 vv~vvvvv,v越多级别越高,在日志文件中记录的信息越详细。

port:端口。默认27017,MongoDB的默认服务TCP端口,监听客户端连接。要是端口设置小于1024,比如1021,则需要root权限启动,不能用mongodb帐号启动,(普通帐号即使是27017也起不来)否则报错:[mongo --port=1021 连接]

ERROR: listen(): bind() failed errno:13 Permission denied for socket: 127.0.0.1:1021

port = 27017

bind_ip:绑定地址。默认127.0.0.1,只能通过本地连接。进程绑定和监听来自这个地址上的应用连接。要是需要给其他服务器连接,则需要注释掉这个或则把IP改成本机地址,如192.168.200.201[其他服务器用 mongo --host=192.168.200.201 连接] ,可以用一个逗号分隔的列表绑定多个IP地址。

bind_ip = 127.0.0.1

maxConns:最大连接数。默认值:取决于系统(即的ulimit和文件描述符)限制。MongoDB中不会限制其自身的连接。当设置大于系统的限制,则无效,以系统限制为准。这对于客户端创建很多“表”,允许连接超时而不关闭“表”的时候很有用。设置该值的高于连接池和总连接数的大小,以防止尖峰时候的连接。注意:不能设置该值大于20000。

maxConns = 100

objcheck:强制验证客户端请求。2.4的默认设置为objcheck成为true,在早期版本objcheck默认为false。因为它强制验证客户端请求,确保客户端绝不插入无效文件到数据库中。对于嵌套文档的对象,会有一点性能影响。设置noobjcheck 关闭。

objcheck = true

#noobjcheck = false

noobjcheck:同上,默认关闭false。

#noobjcheck = false

logpath:指定日志文件,该文件将保存所有的日志记录、诊断信息。除非另有指定,mongod将所有的日志信息输出到标准输出。如果没有指定logappend,重启则日志会进行覆盖操作。

logpath=/var/log/mongodb/mongodb.log

logappend:写日志的模式:设置为true为追加。默认是覆盖。如果未指定此设置,启动时MongoDB的将覆盖现有的日志文件。

logappend=true

syslog:日志输出都发送到主机的syslog系统,而不是标准输出到logpath指定日志文件。syslog和logpath不能一起用,会报错:

Cant use both a logpath and syslog

syslog  = true

pidfilepath:进程ID,没有指定则启动时候就没有PID文件。默认缺省。

pidfilepath = /var/run/mongo.pid

keyFile:指定存储身份验证信息的密钥文件的路径。默认缺省。详情见:”

Replica Set Security” and “Replica Set Administration.”

keyFile = /srv/mongodb/keyfile

nounixsocket:套接字文件,默认为false,有生成socket文件。当设置为true时,不会生成socket文件。

nounixsocket = false

unixSocketPrefix:套接字文件路径,默认/tmp

unixSocketPrefix = /tmp

fork:是否后台运行,设置为true 启动 进程在后台运行的守护进程模式。默认false。

fork = true

auth:用户认证,默认false。不需要认证。当设置为true时候,进入数据库需要auth验证,当数据库里没有用户,则不需要验证也可以操作。直到创建了第一个用户,之后操作都需要验证。

auth = true

比如:通过db.addUser(‘sa’,'sa’)  在admin库下面创建一个超级用户,只能在在admin库下面先认证完毕了:ab.auth(‘sa’,'sa’) ,才能去别的库操作,不能在其他库验证。这样连接数据库也需要指定库:

mongo -usa -psa admin     #sa 帐号连接admin

mongo -uaa -paa test      #aa 帐号连接test

noauth:禁止用户认证,默认true。同上

noauth = true

cpu:设置为true会强制mongodb每4s报告cpu利用率和io等待,把日志信息写到标准输出或日志文件。默认为false。

cpu = true

开启日志会出现:Mon Jun 10 10:21:42.241 [snapshotthread] cpu: elapsed:4000  writelock: 0%

dbpath:数据存放目录。默认: /data/db/

dbpath=/var/lib/mongodb

diaglog:创建一个非常详细的故障排除和各种错误的诊断日志记录,默认0,设置为1,为在dbpath目录里生成一个diaglog.开头的日志文件,他的值如下:

  1. Value    Setting 
  2. 0    offNo logging.       #关闭。没有记录。 
  3. 1    Log write operations.  #写操作 
  4. 2    Log read operations.   #读操作 
  5. 3    Log both read and write operations. #读写操作 
  6. 7    Log write and some read operations. #写和一些读操作 

设置不等于0,日志会每分钟flush 一次:

Mon Jun 10 11:16:17.504 [DataFileSync] flushing diag log

Mon Jun 10 11:17:17.442 [DataFileSync] flushing diag log

产生的日志可以用mongosniff 来查看:要是mongosniff[类似于tcpdump的作为一个MongoDB的特定的TCP/ IP网络流量]出现报错和具体用法,请见这里,之前先执行:apt-get install libpcap-dev

root@m3:/var/lib/mongodb# mongosniff --source DIAGLOG diaglog.51b542a9

注意:当重新设置成0,会停止写入文件,但mongod还是继续保持打开该文件,即使它不再写入数据文件。如果你想重命名,移动或删除诊断日志,你必须完全关闭mongod实例。

diaglog = 3

directoryperdb:设置为true,修改数据目录存储模式,每个数据库的文件存储在DBPATH指定目录的不同的文件夹中。使用此选项,可以配置的MongoDB将数据存储在不同的磁盘设备上,以提高写入吞吐量或磁盘容量。默认为false。

注意:要是在运行一段时间的数据库中,开启该参数,会导致原始的数据都会消失(注释参数则会回来)。因为数据目录都不同了,除非迁移现有的数据文件到directoryperdb产生的数据库目录中,如:

root@m3:/var/lib/mongodb# mv test.* test/

把test数据文件迁移到directoryperdb产生的数据库test目录中。 所以需要在规划好之后确定是否要开启。

directoryperdb = ture

原始数据结构:

  1. journal 
  2. mongod.lock 
  3. local.0 
  4. local.1 
  5. local.ns 
  6. test.0 
  7. test.1 
  8. test.ns 

开启 directoryperdb,并把数据文件迁移到相关的数据目录后的结构:

  1. journal 
  2. mongod.lock 
  3. local/local.0 
  4. local/local.1 
  5. local/local.ns 
  6. test/test.0 
  7. test/test.1 
  8. test/test.ns 

journal:日志.

默认值:在64位系统,true.

默认值:32位系统,false.

设置为true,启用操作日志,以确保写入持久性和数据的一致性,会在dbpath目录下创建journal目录.

设置为false,以防止日志持久性的情况下,并不需要开销,为了减少磁盘上使用的日志的影响,您可以启用nojournal,并设置为true.

注意:在64位系统上禁用日志必须使用带有nojournal的。

  1. #journal=true 
  2. journal=false 
  3. 32位OS: 
  4.  
  5. Tue Jun 11 12:17:09.628 [initandlisten] ** NOTE: This is a 32 bit MongoDB binary
  6. Tue Jun 11 12:17:09.628 [initandlisten] **       32 bit builds are limited to less than 2GB of data (or less with --journal). 
  7. 64位OS: 
  8.  
  9. Tue Jun 11 12:29:34 [initandlisten] journal dir=/var/lib/mongodb/journal  --phpfensi.com 
  10. Tue Jun 11 12:29:34 [initandlisten] recover : no journal files present, no recovery needed 
  11. nojournal:禁止日志 
  12. 默认值:(在64位系统)false。 
  13. 默认值:(32位系统)true。 

设置nojournal为true关闭日志,64位,2.0版本后的mongodb默认是启用 journal日志。

nojournal=true

journalCommitInterval:刷写提交机制,默认是30ms或则100ms。较低的值,会更消耗磁盘的性能。

此选项接受2和300毫秒之间的值:

如果单块设备提供日志和数据文件,默认的日记提交时间间隔为100毫秒。

如果不同的块设备提供的日志和数据文件,默认的日记提交的时间间隔为30毫秒。

journalCommitInterval=100

ipv6:是否支持ipv6,默认false。

jsonp:是否允许JSONP访问通过一个HTTP接口,默认false。

nohttpinterface:是否禁止http接口,即28017 端口开启的服务。默认false,支持。

nohttpinterface = false

noprealloc:预分配方式。

默认false:使用预分配方式来保证写入性能的稳定,预分配在后台进行,并且每个预分配的文件都用0进行填充。这会让MongoDB始终保持额外的空间和空余的数据文件,从而避免了数据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分配磁盘空间引起的阻塞。

Tags: MongoDB配置 linux配置说明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