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PHP文摘 > 列表

八十年代的万元户放到现在有多夸张?

发布:smiling 来源: PHP粉丝网  添加日期:2023-03-12 08:39:38 浏览: 评论:0 

那时的万元户,可是凤毛麟角哦。改革开放之初,绝大部分农民还是以种地为主业,而农业生产的收入有限,单纯靠种地是不可能成为万元户的。能成为万元户的,一是靠制造加工企业,二是靠经商。

经营制造加工企业,首先需要自己有专业技术,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资本和市场营销的能力。经营商业,首先必须要有资本,同时需要有经商的胆量,头脑和能力,能够及时了解把握市场信息和需要。

上述方面,是当时一般农民所不具备的,否则,万元户不可能成为明星式的人物。

网友二:

退伍第二年头,我受邀参加了公社“万元户”大会。

父亲是典型的闲不住的人,承包了生产队的养鸭场,还与他人合伙承包了邻村的一座砖瓦厂。

87年被招到派出所上班。一张破桌子,三张凳子,一辆凤凰自行车,上班五天辞退了,感觉派出所没希望,回家替父亲管理砖瓦厂。

时值改革开放,老百姓稍积攒点钱,为儿子娶媳妇,新造房子或翻新房子。砖瓦厂生意红火,砖瓦贩子,争相购买,运输船(苏北当时靠水路运输),排起了长队。

进入腊月的一天上午,村通讯员来到我家,告诉马上有快艇来接你,去公社参加《万元户大会》。

会议结束,快艇送回。

佩戴大红花,参加《万元户大会》,时间久了,但记忆犹新。

网友三:

八六年我们村有一个人抓阄抓中了承包了村里唯一的一个果园,那时果园少销路又好果树正在丰产期每年收入有一万多元!

那时的万元户特少在村里也是独只一家,连乡里面都知道了他的大名。每年采果时几个乡干部开着个破吉普车到他家吃喝,走时还带几箱水果走。

说他是致富能手、农村致富带头人准备培养他入党还要弄面万元户的锦旗给他。他也改头换面穿着油亮的皮鞋,出去时总挎个皮包走路都带着风。

八七年吧,水果熟了村里一个比我大三岁的男孩叫我去摘果子吃。刚进园摘了几个被万元户发现了,拿着石头追着我俩打吓得我们拚了命的跑。跑得连那双破拖鞋都掉了也不敢回去找,因为那双鞋回家还被老妈用毛竹枝条胖抽了一顿。

那万元户在当时真的风光了好几年,承包期满时准备在村里建栋小洋楼的。被人忽悠说么建房子先拿钱出去当老板合伙做生意挣大钱,名字都不会写称也认不得的人出去潇洒了一二年一朝回到解放前。

洋楼也不建了,回家老老实实种田过日子!

网友四:

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万元户应该说是特别稀少。也正因为万元户特别稀少的缘故,加之那时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推行的时间满打满算还不超过十年,所以那时的“万元户”在八十年代初期的82年和83年不仅被各级政府树立为致富典型,而且还要为他们披红戴花予以大肆宣传。我是上世纪的1981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,到1991年才开始第一次在地方为我调整工资从每月的54元涨到了61元,这样的工资数额在我们那个地方应该还是比较高的。可见我当时每年的工资收入就是几百元,和那些万元户相比,他们的年收入至少相当于我们十几年的收入。

因此,那时的万元户特别吃香加之政府大肆宣传而声名远播,是几乎所有人都崇拜的对象。那时的万元户一般属于如下三种情况:一是胆子大敢于抓住国家放开搞活的机会,并利用当时国家对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实行的“价格双轨制”套取和倒卖计划价格外的物资,进而迅速成为万元户的城里人。二是头脑灵活做个体生意做得较大人员,他们短期内也较快成为了万元户。

因为上世纪的八十年代都是短缺经济时代,做任何生意都不愁卖不掉,故来钱特别快。三是极少数乡镇上的人员带领社办企业里的建筑队,在城里为机关事业单位和少数私人盖房子,从而也很快成为成为万元户的包工头。

网友五:

八十年代万元户真是风光无限。家底殷实,有蓬勃向上的产业,受人尊敬信誉好,县上开过会,报纸登过名,电视广播有过声,那时候把万元户被各级政府称为“致富带头人”。支持他们干事是政府的主要职责。“万元户”要想发展,全方位支持,市场也是一片光明。要地,看上哪块划哪块。要人,精壮劳力由你挑。要钱,银行给你办。产品没出来用户已经落实。全社会都是信心满满。不怕你干不成就怕你胆量小。对“万元户”来说,到处都是发展的机遇,而普通人只有打工的份,不过那时打工也比较划算,一个刚毕业的大中专生的工资没有打工者多,但打工者辛苦,收入不稳定,社会地位低,还是比不上国家干部?但他们和“万元户”比起来都矮了半截。

网友六:

房子的比值最有代表性。

我家后面有户陆姓人家,男主人是社办企业会计,有一手细木工活,闲余时间赚点外快,家底相对殷实。

1982年,陆家率先造二层楼房,新楼房两开间带院子,前面二间平房。老陆说这套砖混结构的宅院,造价总计8000元。

2015年城中村拆迁,该套住宅房实测建筑面积240平米,享受政策面积234平米,违章建筑6平米。

该宅院享受210平米回迁房票,套型为70平,90平、120平三种,可任意选购,其中30平米为赠送面积。180平米回购价6000元/平米,合计支付购房款148万元。

该宅院合计拆迁补偿款280万元。其中,房屋征收价9000元/平米,234平得款210万元。别外,装修补偿+签字费+搬迁过渡费+其它杂项补助等,计70万元。

该宅院拆迁净收益折合人民币500万元。其中,回迁房210平米价值420万元。补助费280万元中,扣除150万元购房款,实际获得拆迁款130万元,再扣除新房装修50万元,剩余80万元。

1982年8000元建房,2015年拆迁净收益500万元。上世纪80年年代万元户有多牛,供条友参考。

网友七:

历害不利害,看你想要啥!?

当时收入少,有收入高的,全年全家收入为万元的,为万元户。

一班是,农枝员,农校毕业的学生,农科院退休教师,当爱好农业的队长。和有文化的农业爱好者。

守着国土资源不取钱,那一定有别的想法的人。凡是愿意去拿钱,又会搞农业当然就可挣大钱了。也没什么历害!

我弟是农民分地后都不知什么时间干什么!很多人都人家叫干啥去干啥的人,还能挣钱吗?自力耕生,是做不到。你有什么办法呢?

后来我弟到⺁里去问我什么时干什么!我是工人没有直接去指导,只是叫干什么你就干什么,听话结果第二年就建的大棚收入就超万元,当时卖菜都无人搞价,因多年都是菜店买菜人家说多钱就是多钱,只要按季出菜就是钱。后我也参加了农业生产。因为生活需要钱吗!

从那时起就对自力耕生有了深刻的认识,并收到了效益!

网友八:

8 0年代一个在仪表局下属工厂,上海老工人的工资也在百元左右,可想而知万元是什么?那个时间福利分房也开始取消,上海淞南地区5万人民币就可以买到2室1厅房子70平左右。

Tags: 八十年代万元户 80年代万元户

分享到: